润滑和降温;离心泵则是靠氨液冷却其电机。可见,如果氨泵长期不七液空转’齿轮泵 会被严重磨损,离心泵的电机将被烧毁。使用一个断液保护器-安装于氢泵的进出口之间’ 当氨泵系统由于某种故障出现断液现象f,泵wjjs:出口将失去压力差,这个信号使断液保护 器动作,切断氨泵的供电电路,停止氨泵运转。 ⑤循环桶的放油。循环桶内制冷剂温度和压力都很低,内部积存的润滑油黏度大排放 分困难,目前采用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紧邻循环桶下部设置专用放油器'并尽可能 采用大管径,以最短的直管将二者连接起来,靠重力的作用将黏度很大的润滑油放出。集油 器上应设置抽气管以降低集油器内压力,并分离袖中混有的氨液。 对于多蒸发温度的制冷系统,也可采用单台集油器靠不同蒸发温度容器间的E h i排放 黏度很大的润滑袖,其方法是在集油器上设置三根抽气管,每一根抽气管与一个蒸发温度循 环桶的进气管相连,这样可使集油器内处于不同的压力,形成循环桶与集油器间的压力差。 向蒸发器的供液形式 氨泵供液系统向蒸发器的供液形式有两种,分别是氢液从上部进入,气液混合物从下部 返回,称上进下出式;氨液从下部进入,气液混合物从上部返回,称下进E出式口无论采用 哪种形武在制冷系统中应用都很普遍,在设计中应注意它们各自的特点口 液形式的主要特点。 ①氨液进入蒸发器后,靠自重自然下流,因此,低压循环桶的安装位置必须低于所有蒸 发器,这对于制冷机房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若段有可利用的现成条件,势必增加基建费用。 ②氨泵停止工作后,蒸发器中未蒸发的氨液靠自重立即流回低压循环桶’蒸发器变空’ 库房温度不会继续降低,要求严格控制温度的制冷装置,应采用这种供液方式,它可准确地 控制低温环境温度,便于实现自动控制且自动控制设备也较简单。 ③由于蒸发器内氨液自上而下靠自重下流,因此更容易将蒸发器内的润滑油冲刷出来’ 减轻了润滑油对蒸发管内表面的蒋染,降低了管壁传热阻。 ④对蒸发器进行融霜时,融霜装置简单,停止供液就可进行融霜操作,省时省力。 ⑤循环桶必须能够容纳氨泵停止运转后从蒸发器回流的全部制冷剂液体。因此需要设 置较大容积的循环楠。当采用循环桶兼排液桶时还需要进一步增大循环桶容积。 ⑥当蒸发器组数多且并联支路多的情况,不容易做到配液均匀,进而影响部分蒸发器 的正常工作,有时要在各支路上装设调节阀进行调整。如果各支路蒸发器纵向高差较大’蒸 发器内蒸发压力不受液柱影响。 下进上出式供浪形式的主要特点。 ①氢液进入蒸发器始终处于压力输送状态,即使在蒸发器组数多且并联支路多的情况 下也容易做到配液均匀。 ②当库房温度已达设定值,虽已停止供液,蒸发器内仍有残存的氨液,它们继续蒸发 吸热,使库房温度继续下降,对于低温环境温度要求严格控制的制冷装置带来一定困难,且 自动控制系统复杂,i~t f~ }l< acir者。 ③蒸发器组数多、高差大的情况下,位置低的蒸发器承受了较大的静液柱压力'造成 蒸发压力升高。 ④由于蒸发器内始终有残存氨液,蒸发器融霜之前要先行排液,费时麻烦口 氨泵供液系统的特点 ①由于蒸发器内氨液流量远大于蒸发量,制冷剂有较高的流速和更大的湿周,在蒸发 器制冷剂大体上呈“雾环流”,这样既加强r蒸发器内表面的热交换强度又减轻了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