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核聚变能源开发对全人类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开发课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致力于等离子体核核聚变的研究。自从196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阿齐莫维奇领导的T-3和TM-3托卡马克装置实验获得成功以来,世界上已先后建立了上百个大小不等的托卡马克装置。目前,托卡马克聚变实验研究的重点,已由常规托卡马克转到超导托卡马克上来,以开展未来稳态先进托卡马克聚变堆的工程技术及物理基础的实验研究。
1978年,苏联建成了世界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T-7,但未能进行物理实验。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欧日提出大线圈计划,其目的是为超导技术应用于大型超导托卡马克环向场取得实际制造经验,为设计原则的确定提供实验数据。LCT共包括强迫冷却导体。1986奶奶7月开始进行6个线圈的组合实验,环向场强成功达到8T。继LCT之后,美欧日又提出极向场线圈研究计划,重点是解决运行于快速励磁状态的极向场线圈的高耐压要求和交流损耗问题,其办法之一是采用CICC导体,简化了线圈绝缘结构,同时使线圈结构紧固,降低了交流损耗。
在此期间,日本九州大学、法国卡达拉切核研究中心、苏联原子能研究所先后于1986-1988年建成采用环向场超磁体的托卡马克装置。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日欧和苏联联合提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该计划于1992年开始工程设计和模型线圈的研制,2000年1月提出新的方案并开始详细设计。新ITER方案的尺寸和目标都比原设计缩小。其目标是实现点火,感应驱动等离子体燃烧时间为400S,稳态运行时间约2000S,产生400MW的聚变功率。等离子体大半径是6.2M,小半径是2.0M;感应驱动等离子体电流15mA;稳态等离子体电流9~12mA;总耗资43亿美元。
滚动转子式冷水机
大型冷水机的压缩机有着特殊的要求,某些型号选配2个甚至3个大型压缩机。田枫大型冷水机根据产品特点,选配的是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对于大中型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一般做成开启式。它主要由带冷却水套的汽缸体,转子,滑片,圆柱导向器,排气阀门,薄壁弹性套筒等组成,滑片装在汽缸中部。滑片可在圆柱导向内器内滑动,与转子接触的一面装有密封条,依靠上端的弹簧将滑片压在转子的外表面,以增强接触的密封性。转子外面套有一钢制薄壁弹性套筒,套上钻有小孔,以增加转子与汽缸壁之间的密封性能。压缩机的轴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的轴直接连接,轴伸出机体部位装有摩擦环式机械密封装置。这种压缩机功率强劲,效果好,寿命长,合理布局更利于通风散热。
压缩机的润滑是依靠吸,排气压力差来进行的。压缩机启动后,壮哉曲轴另一端的离心阀被打开,从油分离器出来的润滑油,经油冷却器,油过滤器及离心阀后,分别进入各润滑表面及轴封处,然后聚集在汽缸下部的空腔中,通过浮球阀进入压缩机的吸气腔,随制冷剂蒸气一起排至油分离器,分离下来的油继续循环使用。防回油,防腐蚀,多重保护,保障产品稳定运行。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与活塞式压缩机相比,具有,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易损件少,运行可靠,没有吸气阀,余隙容积小,输气系数较高(如果汽缸内采用喷油冷却,排气温度较低,适用于较大压缩比和较低蒸发温度的场合,在相同的冷量情况下,压缩机体积小,重量轻,运行平稳)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密封线较长,密封性能较差,泄露损失较大。大型冷水机选择滚动转子式制冷压缩机,有利于冷水机的顺利工作和制冷效果。
田枫与时俱进,推出滚动转子冷水机,把冷水机的心脏—压缩机全面升级,更节能,更环保,更低温度,更优价格,让田枫的冷水机,焕然一“心”。 |